罗汉_世界哲学

日期:2015-01-27 来源:招生考试信息网 点击

  世界哲学——罗汉你知道吗?了解罗汉,增长自己的见识,增强判断能力。

罗汉

  罗汉是梵语“阿罗汉”的略称,含有三意:一不生、二杀贼、三应供。就是依小乘佛教修持的方法进修而得到破除烦恼、解脱生死轮回而决定得入涅槃的果证的出家弟子。我们经常在神话电影里看到有关五百罗汉的说法。
  罗汉称谓,由来已久,按北凉道泰《入大乘论》所载,16罗汉(尊者)在佛涅槃后,常住世间,护持佛法;西晋竺法护《佛五百弟子自说本起经》、《舍利弗问经》中均有五百罗汉结集法藏、重兴圣教的记载。而作为崇拜对象的罗汉形象则出现较晚,一般认为是玄奘法师译出《大阿罗汉难提密多罗所说法住记》之后才被世人所供奉。《法住记》记录了16罗汉名称、住地,并扼要地称其皆具“三明六通八解脱等无量功德,离三界染,诵持三藏,博通外典,承佛敕故,以神通力延自寿量,乃至世尊正法应住常随护持,乃与施主作真福田,令彼施者得大果报。……时此16大阿罗汉及诸眷属随其所应,分散往趋,现种种形,蔽隐圣仪,同常凡众密受供具,令诸施主得胜果报。”
  由于佛经中并无罗汉形象的具体描述,只是说修得罗汉果位的就是罗汉,因此罗汉造像从一开始就带有强烈的民间信仰性质。在一定意义上,喜怒哀乐溢于言表,尽现人间世态悲欢的罗汉形象是隋唐以后,佛教在中国进一步世俗化和本土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来源:8部“知道点”丛书

(文章来源招生考试网,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 https://www.sczsxx.com/html/read/renwu/48471.html)

  特别说明:招生考试网【www.sczsxx.com】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相关信息以权威部门公布的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