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纲五常_中国哲学

日期:2014-12-24 来源:招生考试信息网 点击

  中国哲学——三纲五常你知道吗?了解三纲五常,增长自己的见识,增强判断能力。

三纲五常

  三纲五常指三条纲领,五项永恒原则。这是儒学的基本道德规范。
  三条纲领是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纲是鱼网上的大绳,与纲相对的是目,目是网眼。举起纲,网眼就张开。目对纲,是绝对服从的关系。把君主、父亲、丈夫称为纲,就决定了臣子、儿子和妻子对于他们的绝对服从的关系。
  五常是仁、义、礼、智、信,这是儒学的基本道德准则。儒学认为,这五条原则是永恒不变的,所以称为常。
  三纲的思想渊源是孔子讲的一句话,即“君要像个君主的样子,臣要像个臣子的样子,父要像个父的样子,子要像个子的样子”。也就是,君、臣、父、子要按照礼制的规定,履行自己的义务和职责。董仲舒在孔子关于君臣、父子关系的主张之上,又加上了夫妻关系,并且淡化了君主、父亲、丈夫的职责和义务,把臣、子、妻完全放在服从的地位,还将这三条纲领确定为实行王道仁政的三条纲领。董仲舒认为这三条纲领是根据天意制定的。五常是仁、义、礼、智、信的总称,也是董仲舒首先把它们总称为五常,并且认为,王者能够认真实行这五常的道理,就一定能够得到天的保佑、鬼神的支持,使自己的统治扩大到遥远的地方,使百姓享受安乐和幸福。

  来源:8部“知道点”丛书

(文章来源招生考试网,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 https://www.sczsxx.com/html/read/renwu/43663.html)

  特别说明:招生考试网【www.sczsxx.com】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相关信息以权威部门公布的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