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后生可畏
 
  上古时代,黄帝带领了六位随从到贝茨山见大傀,在半途上迷路了。他们巧遇一位放牛的牧童。
  黄帝上前问道:“小孩,贝茨山要往哪个方向走,你知道吗?”
  牧童说:“知道呀!”于是便指点他们路向。
  黄帝又问:“你知道大傀住哪里吗?”
  他说:“知道啊!”
  黄帝吃了一惊,便随口问道:“看你年纪小小,好像什么事你都知道不少啊!”接着又问道:“你知道如何治国平天下吗?”
  那牧童说:“知道,就像我放牧的方法一样,只要把牛的劣性去除了,那一切就平定了呀!治天下不也是一样吗?”
  黄帝听后,非常佩服:真是后生可畏,原以为他什么都不懂,却没想到这小孩从日常生活中得来的道理,就能理解治国平天下的方法。
  在公司,有许多领导或者“老前辈”,总喜欢倚老卖老,开口闭口:“以我十几年的经验……”,来否定新人的创见,以为后辈太嫩,社会阅历不多,绝对要对他们服从。其实,领导或“老前辈”的经验值得后辈学习,但年轻一代的新见解、新创见,不也是值得领导或“老前辈”研究及重视的吗?正所谓:活到老,学到老。两代人的思想交流,一定可以惠及大家。
  一个人的工作也许有完成的一天,但一个人的教育却没有终止。
 
   (52)木桶原理
 
  管理学中有个木桶原理:一个木桶由许多块木板组成,如果组成木桶的这些木板长短不一,那么这个木桶的最大容量不取决于长的木板,而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
  一个企业好比一个大木桶,除非这个企业人浮于事,否则每一个员工都是组成这个大木桶的不可缺少的一块木板。这个企业的最大竞争力往往不只取决于某几个人的超群和突出,更取决于它的整体状况,取决于它是否存在某些突出的薄弱环节。
  而员工则好比是木桶的桶底,这个桶底是由员工的人文素养及他所掌握的各项专业知识和技能构成的。如果桶底不是坚固无缺的,那么当木桶的容量随着木板的加长而增大到一定程度时,桶底便开始泄露,严重的情况下桶底会开裂甚至会脱落而令木桶整个崩溃。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力资源优势正在替代传统的物质资源优势,“以人为本”已逐渐成为企业的共识,人文因素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和整体竞争力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企业员工,特别是企业中高层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越来越需要具备必要的人文素养。可由于我国文理分科以及应试教育的缺陷,经我国教育体制培养出来的大多数人的桶底是薄弱的。传统学历教育没有给我们造就一个好的桶底,那么企业就很有必要在企业员工培训时补上这一课。
  企业的“木桶”容量要增大,员工的培训就必不可少。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能让团队不间断地学习,就是一个好的领导者。
  长远来看,唯一能持久的竞争优势,就是你的组织有能力比对手学习得更快。没有一种外力能抢走你这个优势。任何人想模仿你,在他们模仿中,你又超越他一大步了。
 
 (53)言传不如身教
 
  有一个宰相妻子非常重视儿子的前途,她每天不辞劳苦地劝告儿子要努力读书,要有礼貌,要讲信用,要忠于国君等。而宰相却是早上离开家去上朝,晚上回来则看书。爱儿心切的夫人终于忍不住说:“你别只顾你的公事和看书本,你也该好好地管教管教你的儿子啊!”这宰相眼不离书地说:“我时时刻刻都在教育儿子啊!”
  言教再多也不如身教有效。可惜的是社会上有数不清的父母,其身不正却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要行羞踏错。自己是一条虫却希望孩子成龙成凤。这不是笑话吗?在一个组织里,领袖当然是众人的榜样,你的言行举止都看在众人的眼里,只要懂得以身作则来影响下属,管理起来就会得心应手了。
  感化在效果方面,自古以来都比严酷的打骂大不止一百倍。
 
  (54)克制自己享乐的欲望。
 
  欲望人人都有。即便想“无欲”的人本身就怀着一种强烈的欲望。所谓“存天理,灭人欲”,做得到吗?
  欲望和欲望对象之间,有一种互相强化的关系,尤其是在欲望没有得到满足前更是如此。所以,隔绝欲望和欲望对象,便有助于将欲望维持在一定的“度”中。一个无法抑制自己欲望的人,会因为缺乏自制力而难以在事业上取得成功。
  春秋五霸之一的楚庄王,就是一个能主动隔绝欲望对象的典型例子。有一次,令尹子佩请楚庄王赴宴,他爽快地答应了。子佩在京台将宴会准备就绪,就是不见楚庄王驾临。第二天子佩拜见楚庄王,询问不来赴宴的原因。楚庄王对他说:“我听说你在京台摆下盛宴。京台这地方,向南可以看见料山,脚下正对着方皇之水,左面是长江,右边是淮河,到了那里,人会快活得忘记了死的痛苦。像我这样德性浅薄的人,难以承受如此的快乐。我怕自己会沉迷于此,流连忘返,耽误治理国家的大事,所以改变初衷,决定不来赴宴了。”
  楚庄王不去京台赴宴,是为了克制自己享乐的欲望。由于楚庄王能注意与欲望对象保持一定距离,所以他才能在登基后,“三年不鸣,一鸣惊人;三年不飞,一飞冲天”,成为一个治国有方的君王。
  现在有很多领导,因贪图钱财而受贿,结果被送进班房;也有的领导,因迷恋女色误信枕边风而断送前程。
  古往今来,凡成大事者,必有强烈的欲望,有欲望并不可怕,关键是不要被欲望牵着鼻子走。如果你不能主宰自己的欲望,那么,你最好远离那些令你迷惑的对象。
  办企业是一件天长日久的事,必然要有一种持久、稳定、明确的指导思想。如果只想混个吃吃喝喝,可以趁早关门,开个小百货店,一样养家糊口。
 
  (55)上行而后下效
 
  春秋时,齐景公自从宰相晏婴死了之后,一直没有人当面指责他的过失,因此心中感到很苦闷。
  有一天,齐景公欢宴文武百官,席散后,一起到广场上射箭取乐。每当齐景公射一支箭,即使没有射中箭鹊的中心,文武百官都高声喝彩:“好呀!妙呀!”“真是箭法如神,举世无双。”
  事后,齐景公把这件事情对他的臣子弦章说了一番。弦章对景公说:“这件事情不能全怪那些臣子,古人有话说:'上行而后下效',国王喜欢吃什么,群臣也就喜欢吃什么;国王喜欢穿什么,群臣也就喜欢穿什么;国王喜欢人家奉承,自然,群臣也就常向大王奉承了。”
  景公听了弦章的话,认为弦章的话很有道理,就派侍从赏给弦章许多珍贵的东西。弦章看了摇摇头,说:“那些奉承大王的人,正是为了要多得一点赏赐,如果我受了这些赏赐,岂不是也成了卑鄙的小人了!”他说什么也不接受这些珍贵的东西。
  领导者喜欢怎么做,下面的人便也跟着怎么做。在我们的现实社会里这样的人和这样的事不是屡见不鲜吗?例如一家公司的主持人经常在外吃喝玩乐,不理业务,他的下属也跟着不务正事。所以,如果你想做一名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你一定要认清自己的恶习,然后坚决改掉它,不能让这些恶习成为下属模仿的方向。
  当所有的人都告诉你有多伟大时,这也就是你最容易受伤的时候。
 
  (56)充分肯定自我,就等于已经成功了一半
 
  1960年,哈佛大学的罗森塔尔博士曾在加州一所学校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
  新学年开始时,罗森塔尔博士让校长把三位教师叫进办公室,对他们说:“根据你们过去的教学表现,你们是本校最优秀的老师。因此,我们特意挑选了100名全校最聪明的学生组成三个班让你们教。这些学生的智商比其他孩子都高,希望你们能让他们取得更好的成绩。”
  三位老师都高兴地表示一定尽力。校长又叮嘱他们,对待这些孩子,要像平常一样,不要让孩子或孩子的家长知道他们是被特意挑选出来的,老师们都答应了。
  一年之后,这三个班的学生成绩果然排在整个学区的前列。这时,校长告诉了老师们真相:这些学生并不是刻意选出的最优秀的学生,只不过是随机抽调的最普通的学生。老师们没想到会是这样,都认为自己的教学水平确实高。这时校长又告诉了他们另一个真相,那就是,他们也不是被特意挑选出的全校最优秀的教师,也不过是随机抽调的普通老师罢了。
  这个结果正是博士所料到的:这三位教师都认为自己是最优秀的,并且学生又都是高智商的,因此对教学工作充满了信心,工作自然非常卖力,结果肯定非常好了。
  在做任何事情以前,如果能够充分肯定自我,就等于已经成功了一半。当你面对挑战时,你不妨告诉自己:你就是最优秀的和最聪明的,那么结果肯定是另一种模样。
 
  (57)生活是自己创造的
 
  有个老木匠准备退休,他告诉老板,说要离开建筑行业,回家与妻子儿女享受天伦之乐。
  老板舍不得他的好工人走,问他是否能帮忙再建一座房子,老木匠说可以。但是大家后来都看得出来,他的心已不在工作上,他用的是软料,出的是粗活。房子建好的时候,老板把大门的钥匙递给他。
  “这是你的房子,”他说,“我送给你的礼物。”
  他震惊得目瞪口呆,羞愧得无地自容。如果他早知道是在给自己建房子,他怎么会这样呢?现在他得住在一幢粗制滥造的房子里!我们又何尝不是这样。我们漫不经心地“建造”自己的生活,不是积极行动,而是消极应付,凡事不肯精益求精,在关键时刻不能尽最大努力。等我们惊觉自己的处境,早已深困在自己建造的“房子”里了。把你当成那个木匠吧,想想你的房子,每天你敲进去一颗钉,加上去一块板,或者竖起一面墙,用你的智慧好好建造吧!你的生活是你一生唯一的创造,不能抹平重建,即使只有一天可活,那一天也要活得优美、高贵,墙上的铭牌上写着:“生活是自己创造的。”
 
 
  (58)站起来比倒下去多一次就是成功
 
  一位父亲很为他的孩子苦恼。因为他的儿子已经十五六岁了,可是一点男子气概都没有。于是,父亲去拜访以为禅师,请他训练自己的孩子。
  禅师说:“你把孩子留在我这边,3个月以后,我一定可以把他训练成真正的男人。不过,这3个月里面,你不可以来看他。”父亲同意了。
  3个月后,父亲来接孩子。禅师安排孩子和一个空手道教练进行一场比赛,以展示这3个月的训练成果。
  教练一出手,孩子便应声倒地。他站起来继续迎接挑战,但马上又被打倒,他就又站起来……就这样来来回回一共16次。
  禅师问父亲:“你觉得你孩子的表现够不够男子气概?”
  父亲说:“我简直羞愧死了!想不到我送他来这里受训3个月,看到的结果是他这么不经打,被人一打就倒。”
  禅师说:“我很遗憾你只看到表面的胜负。你有没有看到你儿子那种倒下去立刻又站起来的勇气和毅力呢?这才是真正的男子气概啊!”
  只要站起来比倒下去多一次就是成功。
 
  (59)自信、执着
 
  朋友经常出差,经常买不到对号入坐的车票。可是无论长途短途,无论车上多挤,他说,他总能找到座位。
  他的办法其实很简单,就是耐心地一节车厢一节车厢找过去。这个办法听上去似乎并不高明,但却很管用。每次,他都作做好了从第一节车厢走到最后一节车厢的准备,可是每次他都用不着走到最后就会发现空位。他说,这是因为像他这样锲而不舍找座位的乘客实在不多。经常是在他落座的车厢里尚余若干座位,而在其他车厢的过道和车厢接头处,居然人满为患。
  他说,大多数乘客轻易就被一两节车厢拥挤的表面现象迷惑了,不大细想在数十次停靠之中,从火车十几个车门上上下下的流动中蕴藏着不少提供座位的机遇;即使想到了,他们也没有那一份寻找的耐心。眼前一方小小立足之地很容易让大多数人满足,为了一两个座位背负着行囊挤来挤去有些人也觉得不值。他们还担心万一找不到座位,回头连个好好站着的地方也没有了。与生活中一些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害怕失败的人,永远只能滞留在没有成功的起点上一样,这些不愿主动找座位的乘客大多只能在上车时最初的落脚之处一直站到下车。
  朋友作为生意人,经常被同行羡慕“运气好”。因为一些看来希望渺茫的机会一旦被他撞上,总能达成最后的合同。当我听过他“找座位”的故事后,我开始悟出,他的运气其实是他不懈追求的回报。他的自信、执着,他的富有远见、勤于实践让他握有了一张人生之旅永远的坐票。
 
  (60)以退为进,由低到高
 
  一位留美的计算机博士,毕业后在美国找工作,结果好多家公司都不录用他,思前想后,他决定收起所有证明,以一种"最低身份"再去求职。
  不久,他被一家公司录用为程序输入员,这对他说简直是“高射炮打蚊子”,但他仍干得一丝不苟。不久,老板发现他能看出程序中的错误,非一般的程序输入员可比,这时他亮出学士证,老板给他换了个与大学毕业生对口的专业。
  过了一段时间,老板发现他时常能提出许多独到的有价值的建议,远比一般的大学生要高明。这时,他又亮出了硕士证,于是老板又提升了他。
  再过一段时间,老板觉得他还是与别人不一样,就对他“质询”,此时他才拿出博士证,老板对他的水平有了全面认识,毫不犹豫地重用了他。
  以退为进,由低到高,这是自我表现的一种艺术。
 
  (61)我不生气了,因为不值得气
 
  古时有一个妇人,特别喜欢为一些琐碎的小事生气。她也知道自己这样不好,便去求一位高僧为自己谈禅说道,开阔心胸。
  高僧听了她的讲述,一言不发地把她领到一座禅房中,落锁而去。
  妇人气得跳脚大骂。骂了许久,高僧也不理会。妇人又开始哀求,高僧仍置若罔闻。妇人终于沉默了。高僧来到门外,问她:“你还生气吗?”
  妇人说:“我只为我自己生气,我怎么会到这地方来受这份罪。”
  “连自己都不原谅的人怎么能心如止水?”高僧拂袖而去。
  过了一会儿,高僧又问她:“还生气吗?”
  “不生气了。”妇人说。
  “为什么?”
  “气也没有办法呀。”
  “你的气并未消逝,还压在心里,爆发后将会更加剧烈。”高僧又离开了。
  高僧第三次来到门前,妇人告诉他:“我不生气了,因为不值得气。”
  “还知道值不值得,可见心中还有衡量,还是有气根。”高僧笑道。
  当高僧的身影迎着夕阳立在门外时,妇人问高僧:“大师,什么是气?”
  高僧将手中的茶水倾洒于地。妇人视之良久,顿悟。叩谢而去。
  何苦要气?气便是别人吐出而你却接到口里的那种东西,你吞下便会反胃,你不看他时,他便会消散了。气是用别人的过错来惩罚自己的蠢行。
  夕阳如金,皎月如银,人生的幸福和快乐尚且享受不尽,哪里还有时间去气呢?
 
  (62)聪明人创造的机会比他找到的多
 
  英国和美国的两家皮鞋工厂,各自派了一名推销员到太平洋上某个岛屿去开辟市场。两个推销员到达后的第二天,各给自己的工厂拍回一封电报。 一封电报是:“这座岛上没有人穿鞋子,我明天搭第一班飞机回去。”另一封电报是:“好极了,这个岛上没有一个穿鞋子,我将驻在此地大力推销。”
  聪明人创造的机会比他找到的多。美国新闻记者罗伯特•怀尔特说:“任何人都能在商店里看时装,在博物馆里看历史。但具有创造性的开拓者在五金店里看历史,在飞机场上看时装。”  
 
  (63)人要自己活着,可不是为上帝而活
 
  有一天,上帝创造了三个人。他问第一个人:“到了人世间你准备怎样度过自己的一生?”第一个人想了想,回答说:“我要充分利用生命去创造。”
  上帝又问第二个人:“到了人世间,你准备怎样度过你的一生?”第二个人想了想,回答说:“我要充分利用生命去享受。”
  上帝又问第三个人:“到了人世间,你准备怎样度过你的一生?”第三个人想了想,回答说:“我既要创造人生又要享受人生。”
  上帝给第一个人打了50分,给第二个人打了50分,给第三个人打了100分,他认为第三个人才是最完美的人,他甚至决定多生产一些“第三个”这样的人。
  第一个人来到人世间,表现出了不平常的奉献感和拯救感。他为许许多多的人作出了许许多多的贡献。对自己帮助过的人,他从无所求。他为真理而奋斗,屡遭误解也毫无怨言。满满地,他成了德高望重的人,他的善行被人广为传颂,他的名字被人们默默敬仰。他离开人间,所有人都依依不舍,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为他送行。直至若干年后,他还一直被人们深深怀念着。
  第二个人来到人世间,表现出了不平常的占有欲和破坏欲。为了达到目的他不择手段,甚至无恶不作。慢慢地,他拥有了无数的财富,生活奢华,一掷千金,妻妾成群。后来,他因作恶太多而得到了应有的惩罚。正义之剑把他驱逐人间的时候,他得到是鄙视和啐骂。若干年后,他还一直被人们深深痛恨着。
  第三个人来到人世间,没有任何不平常的表现。他建立了自己的家庭,过着忙碌而充实的生活。若干年后,没有人记得他的生存。
  人类为第一个人打了100分,为第二个人打了0分,为第三个人打了50分。这个分数,才是他们的最终得分。
  单纯说来,人似乎只可以划分为这三种人。上帝的打分和人类的打分存在着天差地别,人类说:“失误的上帝!”可是人类却听不到上帝的回答。最好的解释是:人要自己活着,可不是为上帝而活。
 
  (64)有些人把梦想变成了现实,有些人把梦想带进了坟墓。
 
  五官科病房里同时住进来两位病人,都是鼻子不舒服。在等待化验结果期间,甲说,如果是癌,立即去旅行,并首先去拉萨。乙也同样如此表示。结果出来了。甲得的是鼻癌,乙长的是鼻息肉。 
  甲列了一张告别人生的计划表离开了医院,乙住了下来。甲的计划表是:去一趟拉萨和敦煌;从攀枝花坐船一直到长江口;到海南的三亚以椰子树为背景拍一张照片;在哈尔滨过一个冬天;从大连坐船到广西的北海;登上天安门;读完莎士比亚的所有作品;力争听一次瞎子阿炳原版的《二泉映月》;写一本书。凡此种种,共27条。
  他在这张生命的清单后面这么写道:我的一生有很多梦想,有的实现了,有的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实现。现在上帝给我的时间不多了,为了不遗憾地离开这个世界,我打算用生命的最后几年去实现还剩下的这27个梦。
  当年,甲就辞掉了公司的职务,去了拉萨和敦煌。第二年,又以惊人的毅力和韧性通过了成人考试。这期间,他登上过天安门,去了内蒙古大草原,还在一户牧民家里住了一个星期。现在这位朋友正在实现他出一本书的宿愿。
  有一天,乙在报上看到甲写的一篇散文,打电话去问甲的病。甲说,我真的无法想象,要不是这场病,我的生命该是多么的糟糕。是它提醒了我,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去实现自己想去实现的梦想。现在我才体味到什么是真正的生命和人生。你生活得也挺好吧!乙没有回答。因为在医院时说的,去拉萨和敦煌的事,早已因患的不是癌症而放到脑后去了。 
  在这个世界上,其实每个人都患有一种癌症,那就是不可抗拒的死亡。我们之所以没有像那位患鼻癌的人一样,列出一张生命的清单,抛开一切多余的东西,去实现梦想,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是因为我们认为我还会活得更久。然而也许正是这一点量上的差别,使我们的生命有了质的不同:有些人把梦想变成了现实,有些人把梦想带进了坟墓。
 
  (65)生命的价值不依赖我们的所作所为
 
  在一次讨论会上,一位著名的演说家没讲一句开场白,手里却高举着一张20美元的钞票。 
  面对会议室里的200个人,他问:“谁要这20美元?”一只只手举了起来。他接着说:“我打算把这20美元送给你们中的一位,但在这之前,请准许我做一件事。”他说着将钞票揉成一团,然后问:“谁还要。”仍有人举起手来。
  他又说:“那么,假如我这样做又会怎么样呢?”他把钞票扔到地上,又踏上一只脚,并且用脚碾它。尔后他拾起钞票,钞票已变得又脏又皱。
  “现在谁还要?”还是有人举起手来。
  “朋友们,你们已经上了一堂很有意义的课。无论我如何对待那张钞票,你们还是想要它,因为它并没贬值。它依旧值20美元。人生路上,我们会无数次被自己的决定或碰到的逆境击倒、欺凌甚至碾得粉身碎骨。我们觉得自己似乎一文不值。但无论发生什么,或将要发生什么,在上帝的眼中,你们永远不会丧失价值。在他看来,肮脏或洁净,衣着齐整或不齐整,你们依然是无价之宝。生命的价值不依赖我们的所作所为,也不仰仗我们结交的人物,而是取决于我们本身!你们是独特的——永远不要忘记这一点!” 
 
    (66)如何去选择
    
    一则寓言:在意大利威尼斯城的一座小山上,住着一个天才老人。据说他能回答任何人提出的问题。当地有两个小孩愚弄这个老人,他们捕捉了一只小鸟,问老人:“小鸟是死的还是活的?”老人不假思索地说:“孩子,如果我说小鸟是活的,你就会勒紧你的手把它弄死。如果我说是死的,你就会松开你的手让它飞掉。你的手掌握着这只鸟的生死大权。”
  启示:你手中握着失败的种子,也握着迈向成功的潜能。我们有权选择成功,也有权选择平庸,没有任何人或任何事能强迫你,就看你如何去选择了。
 
  (67)学习为所失去的感恩,也接纳失去的事实
 
  法国一个偏僻的小镇,据传有一个特别灵验的水泉,常会出现神迹,可以医治各种疾病。有一天,一个拄着拐杖,少了一条腿的退伍军人,一跛一跛的走过镇上的马路,旁边的镇民带着同情的回吻说:“可怜的家伙,难道他要向上帝祈求再有一条腿吗?”
  这一句话被退伍的军人听到了,他转过身对他们说:“我不是要向上帝祈求有一条新的腿,而是要祈求他帮助我,叫我没有一条腿后,也知道如何过日子。”
  试想:学习为所失去的感恩,也接纳失去的事实,不管人生的得与失,总是要让自已的生命充满了亮丽与光彩,不再为过去掉泪,努力的活出自己的生命。
 
  (68)爱心同样可以激发潜能
 
  一少妇在回家的路上,马上要到家时,习惯地看一下四楼自家的阳台,可爱的儿子也正在阳台上期待着妈妈回来。当看到妈妈时,儿子开始招手,这时少妇也有意识地招手,突然少妇意识到这样可能会有危险,但已经晚了,儿子由于要迎妈妈,身体前倾,突然失去平衡,从阳台上折了下来。这时房间里的人惊呆了,纷纷跑到阳台上呼叫。再看妈妈,当发现儿子掉下来,就奋不顾身地去救儿子,也许是感动了上帝,儿子被妈妈接住了,并且安然无恙。人们都觉得很奇怪,一个少妇怎么跑得那样快,并能接住自己的儿子?因为按当时少妇跑的速度应该已打破了百米世界记录。
  后来人们找百米世界冠军做了一个试验:同样的距离,从阳台上掉下同样重量的物体,看能否接得住。结果是无论如何也接不住。再让这位少妇试,结果也是再也没有看到打破百米世界记录的速度。最后人们总结为:爱的力量是伟大的。
  这个故事说明:爱心同样可以激发潜能。
 
  (69)旁敲侧击
 
  曹操很喜爱曹植的才华,因此想废了曹丕转立曹植为太子。当曹操将这件事征求贾翊的意见时,贾翊却一声不吭。曹操就很奇怪地问:“你为什么不说话?”
  贾翊说:“我正在想一件事呢!”
  曹操问:“你在想什么事呢?”
  贾翊答:“我正在想袁绍、刘表废长立幼招致灾祸的事。”
  曹操听后哈哈大笑,立刻明白了贾翊的言外之意,于是不再提废曹丕的事了。
  在南朝时,齐高帝曾与当时的书法家王僧虔一起研习书法。有一次,高帝突然问王僧虔说:“你和我谁的字更好?”
  这问题比较难回答,说高帝的字比自己的好,是违心之言;说高帝的字不如自己,又会使高帝的面子搁不住,弄不好还会将君臣之间的关系弄得很糟糕。
  王僧虔的回答很巧妙:“我的字臣中最好,您的字君中最好。”
  皇帝就那么几个,而臣子却不计其数,王僧虔的言外之意是很清楚的。
  高帝领悟了其中的言外之意,哈哈一笑,也就作罢,不再提这事了。
    启示:在许多场合,有一些话不好直说不能直说也无法明说,于是,旁敲侧击绕道迂回,就成为人们所采用的方法。
 
  (70)帮助
 
  我曾经听过关于一个名叫沙都逊达•辛格的人的故事。有一天,辛格和一个旅伴穿越高高的喜马拉雅山脉的某个山口,他们看到一个躺在雪地上的人。辛格想停下来帮助那个人,但他的同伴说:“如果我们带上他这个累赘,我们就会丢掉自己的命。”但辛格不能想象丢下这个人,让他死在冰天雪地之中。当他的旅伴跟他告别时,辛格把那个人抱起来,放在自己背上。他使尽力气背着这个人往前走。渐渐地辛格的体温使这个冻僵的身躯温暖起来,那人活过来了。过了不久,两个人并肩前进。当他们赶上那个旅伴时,却发现他死了——是冻死的。
  在这个例子中,辛格心甘情愿时把自己的一切——包括生命——给予了另一个人,使他保存了生命。而他那无情的旅伴只顾自己,最后却丢了性命。